切换到宽版

[资讯] 68岁院士获省百万科技巨奖 研究海洋防腐40年

微信扫一扫到手机

随时看帖、分享到朋友圈

小编教你如何扫二维码>>
阅读:4626 |   回复:0
 

发帖
881
精华
1 篇
绿叶
108
小红花
302
[复制链接]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10-02-25
潮起潮落、惊涛拍岸……浪花分溅的大海,在大多数人眼里面无疑是浪漫迷人的,但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侯保荣院士看来,大海却是吃金属的“海老虎”。这位与“海老虎”打了半辈子交道的68岁院士,在2月22日摘得2009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获得奖金100万元。侯保荣在23日晚返回青岛以后,本报记者第一时间采访了这位海洋防腐的顶尖专家,详细了解了对公众来说还比较陌生的海洋防腐研究。

地震、台风、冰雪等自然灾害带来损失是直接和明显的,而海洋腐蚀则是“静无声息”地进行的,但海洋腐蚀所带来的损失却要远远大于这些自然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侯保荣

◎不松懈

领奖当天又赴京开会

2月23日晚,刚下飞机的侯保荣院士,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的办公室里接受了记者的专访。“刚获得大奖我确实挺激动,但荣誉不是我一个人的,更属于我背后的70多人科研团队。这次得奖既是对我们这个团队过去科研工作的肯定,也是一个新的起点,科研工作还是不能松懈。”侯保荣说,科研工作来不得一点马虎,获了大奖也不意味着就“到此为止”了。

侯保荣告诉记者,他是在2月22日到济南领的奖,然后当天晚上就飞往了北京,参加一个关于海洋防腐的科研会议,23日又从北京飞回青岛,从24日就要继续进行海洋防腐研究。“我今年虽然68岁了,但我在工作中不服老,总是感觉自己只有40岁,年轻心态是我科研不断进步的不竭动力。”侯保荣表示,除了工作外,他非常喜欢运动,比如游泳、慢跑等活动,而且非常喜欢看足球等各种球类比赛,每周我都会去游几次泳,既锻炼了身体,也释放了压力。

◎不放弃

40年“捂热”冷门学科

提起海洋防腐研究,相信很多人很陌生,而侯保荣也坦言,这块过去被视为冷门学科,搞研究的人很少。1967年,从复旦大学化学系毕业的侯保荣,对这个冷门学科却情有独钟,刚毕业就一头扎进了海洋腐蚀与防护研究的工作中。在这个被称为冷门的学科中,侯保荣一待就是40多年,可也在海洋腐蚀与防护领域取得了突出的科学技术成就,不仅成为国家海洋腐蚀与防护研究领域唯一的院士,也让海洋腐蚀这一原本“冷门”学科逐渐让人们重视起来。

要搞海洋防腐研究 ,只待在实验室里面是肯定不行的,还要去实地进行探访,在40多个寒来暑往,侯保荣风雨无阻,足迹遍布了青岛、日照 、深圳、宁波、香港等多地的码头、港口以及海岸线,专心研究海洋腐蚀与控制技术。

◎不得了

防腐能省出惊人财富

“地震、台风、冰雪等自然灾害带来损失是直接和明显的,而海洋腐蚀则是‘静无声息’地进行的,但海洋腐蚀所带来的损失却要远远大于这些自然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侯保荣向记者介绍道,按照国际通行计算海洋腐蚀方法,2008年全国因此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9000亿元人民币,2009年这一数字则超过了1万亿元,换成更形象的说法,全国一年因海水腐蚀损失或锈掉的钢铁,差不多等于两个上海宝钢的一年钢铁生产总量。

“这还是保守的数字,实际的损失2008年能超过12000多亿元,这是一个多么庞大的数字,但这些却往往容易被人忽视。比如青岛《五月的风》雕塑,已经维修了两次,主要原因就是生锈,青岛每年因海水腐蚀造成的损失保守估计也在50亿元到60亿元左右,所以进行海洋防腐,是能够省出惊人财富的。”侯保荣告诉记者,虽然目前还无法根除海洋腐蚀,但完全可以有效控制海洋腐蚀,并进而减少甚至最终避免海洋腐蚀损失。

“对科研人员来说,最让人满足的莫过于研究成果的产业化 。”相比于得奖的喜悦,侯保荣更关心防腐蚀科研成果产业化的前景。侯保荣告诉记者,海洋腐蚀是一种自然现象,并不能完全避免,但如果采取有效措施还是可以将腐蚀减少25%~40%,“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每年因腐蚀损失1万亿元,那么腐蚀市场就有两千多亿甚至四千亿元可以去开发,市场开发前景非常大。”

■成果解读

大海浪花飞溅腐蚀性最强

在大量试验研究的基础上,侯保荣指出,海洋环境腐蚀过程不仅是一种自然现象,而且是一种环境特性,他科学地提出了海洋腐蚀环境的新概念,丰富了我国海洋科学的内涵。

通过主持并参与海洋石油开发区的海洋腐蚀环境因素的调查。侯保荣还系统地分析了我国近海石油开发区的腐蚀环境因子,并探讨了腐蚀环境因子与钢铁破坏的相关性,为我国近海石油开发中海洋石油平台及输送管道等海上钢铁设施的设计与防护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和设计数据,同时也为海洋腐蚀环境学的提出奠定了基础。

侯保荣向记者介绍说,海洋腐蚀环境可以分为海洋大气区、浪花飞溅区、海水潮差区、海水全浸区和海底泥土区5个腐蚀区带,对海洋工程结构的腐蚀速度有明显差别,而浪花飞溅区腐蚀最为严重。

为了更形象地描述清楚这个概念,侯保荣还在采访中向记者举例说:将一块铁分五段,一段暴露在大气中,一段受海浪拍打,一段随潮汐涨落时隐时没,一段浸在海水里,一段埋在泥沙里,哪一段受腐蚀的程度最大?最终实验表明,受海浪拍打的一段铁被腐蚀最严重,这也证明大海浪花飞溅腐蚀性是最强的。

海洋腐蚀防护“短板”被补长

“浪花飞溅所造成的腐蚀破坏,会大大降低轮船、码头、桥梁等物理的钢结构承载力,从而明显缩短使用寿命,影响安全生产。而由于从前对这块认识性很少,导致我国浪花飞溅区的工程结构,往往很少采取特殊、有效的防腐措施,这就成为了海洋腐蚀防护的‘短板’。”侯保荣说,他这些年主要研究领域就集中在“浪花飞溅区”这一特定海洋腐蚀领域。

侯保荣带领科研团队,研究出一种新型防腐蚀技术,不仅可以用于新建钢铁设施的腐蚀防护,对于已建钢铁设施的腐蚀修复,更具有良好的保护效果,还可应用于各种腐蚀环境下的地下管线保护,适用性广 ,经济实惠。

侯保荣还特意提到对海洋防腐涂料的研究 ,他表示青岛现在大约有400家左右的涂料厂,但仅有少部分涂料厂把精力放在开发海洋防腐涂料上,这明显不利于海洋防腐的开展,他希望更多的涂料厂能够把精力和经费多投入到高端涂料研发上,这其实也是能够带来明显利润的。本版文/图 记者 单俊楠 高亮(署名除外)

■人物简介

我国海洋防腐学科带头人之一

侯保荣,1942年1月出生于山东省曹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6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化学系,1994年在日本东京工业大学获博士学位,是我国海洋腐蚀环境研究和海洋腐蚀与防护的学科带头人之一。明确提出“海洋腐蚀环境”概念,建立了海洋腐蚀环境的理论体系,独立撰写的日文专著《海洋腐食环境と防食の科学》,日本专家认为“奠定了海洋腐蚀环境研究的理论基础,提供了不可多得的一本教科书和指导手册”。1997年荣获首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被评为“青岛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获“青岛市优秀留学回国人员”荣誉称号;分别荣获“青岛市劳动模范”和“山东省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相关链接

还有六项海洋科技奖落岛城

半岛都市报2月23日讯(记者 陈浩杰) 记者从海洋与渔业部门获悉,在22日召开的全省科技奖励暨技术创新工程推进大会上,我省海洋与渔业系统获十项省科学技术奖励。除了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侯保荣院士获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外,其他九项海洋科技奖项中,有6项由驻青海洋科研、教学单位获得。

这些大奖分别是:中国海洋大学完成的“海洋工程设施安全预防关键技术研究”获得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完成的“海水鲆鲽鱼类基因资源发掘与应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完成的“三疣梭子蟹种质资源评价及快速生长新品系选育”,分获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山东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完成的“全三倍体牡蛎培育及养殖技术研究”,获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中国水产科学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完成的“工厂化育类高密度养殖设施的工程优化技术”,获山东省技术发明三等奖;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完成的“我国主要海洋红藻资源及其应用基础研究”,获山东省自然科学三等奖。

全省科技奖励暨技术创新工程推进大会上,我省共有498个项目(人)获奖,其中包括最高科技奖(2人),自然科学奖(24项),技术发明奖(18项),科技进步奖(454项)。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宋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