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胡锦涛向获得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
师昌绪院士(右)、王振义院士(左)颁奖。(新华社记者 刘建生 摄)
师昌绪,金属学家,材料科学家。直隶(今河北)徐水大营村人。[1]1945年毕业于国立西北工学院。[2]1952年获美国欧丹特大学冶金博士学位。1955年回国。历任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所长,中科院技术科学部委员、学部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会长。主要从事合金钢、高温合金及材料强度的研究工作。领导研制成功中国第一代铸造多孔气冷涡轮叶片,为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师昌绪院士是我国著名的物理冶金学家、材料科学家、战略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多年来,师昌绪致力于材料科学研究与工程应用工作,大力提倡传统材料与新材料研究、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促进了我国材料研究的可持续发展,在国内率先开展了一系列具有综合性和前瞻性的工作。1982年,师昌绪主持建立了我国第一个腐蚀专业研究所,开创了我国金属腐蚀与防护领域。他倡导材料科学基础研究与工业应用相结合,提出要加强环境腐蚀、工程腐蚀研究,而不只是开发耐腐蚀材料。今天36公里长的钱塘江大桥的100年寿命保证,就是由他们提出方案并实施的。师昌绪还领导建立了全国自然环境腐蚀站网,领导并参与我国高强碳纤维的研发应用并取得了重大进展。已过耄耋之年的师昌绪笑称自己的头发有一半就是为腐蚀和腐蚀防护工作而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