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刚入行的时候压根儿就没有想过这个问题,锈就锈了呗.......
但是深入这个行业后,发现确实有必要把钢材的生锈做下等级之分。话不多说,先看看标准上是怎么描述的。【我们可用的标准有3个(其中中国标准和国际标准的内容视为等同),虽然描述上有些不同,但结果可认为是同等的)】
中国标准和国际标准:GB/T 8923.1(ISO 8501-1) 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 表面清洁度的目视评定 第1部分 未涂覆过的钢材表面和全面清除原有涂层后的钢材表面的锈蚀等级和处理等级。
(这类标准的名称读起来总让人喘不过气来,不信你快读试试看)
美国标准:SSPC VIS1 钢结构表面干喷砂处理指导和照片参考。
3个标准将未涂过漆的钢材锈蚀程度等级分为4级。(注:SSPC VIS1有点区别,里面还描述了涂过漆的钢铁的锈蚀程度,这个暂时不管)
A级:钢材表面几乎都覆盖了氧化皮,很少或几乎没有生锈。
B级:钢材表面既有氧化皮,也有生锈,氧化皮已开始脱落。
C级:钢材表面由于生锈,氧化皮已经全部脱落,表面有很少肉眼可见的麻点、锈坑。
D级:钢材表面由于生锈,氧化皮已经全部脱落,表面普遍存在麻点、锈坑。
那么,这样分类的作用是什么呢?,至少有以下三方面的好处:
1、锈蚀程度达到C级或D级时,尤其是D级,会降低钢材的力学性能,很多规格书或标准中有明确要求,不允许使用C级或D级的钢材。有了这个分类,检验员就更容易操作。
2、既然D级锈蚀会影响钢材的力学性能,那么对于钢材管理人员,有了这个分类,可以很容易辨识级别,并及时反馈锈蚀情况给相关人员评估进一步的防护措施。
3、不同的锈蚀程度级别,除锈后的表面状况是不同的,标准中也有对应的图片参考(如下图,用“锈蚀等级+除锈等级”表示),这有利于检验员检验表面除锈等级时避免产生分歧。